钱进一行返程的时候,娘娘宫庙会还办的热闹。
那会已经临近中午,周边县城乡镇的老百姓也来了,将道路挤得满满当当。
他买的大黄鱼挺多,大大小小买了五十多条,不过没有一条是周山湖当初送的那种大鱼,最大的只有两三斤。
这让他挺不满意,有心想去找周山湖问问上次送的大鱼是哪里买的,奈何人家爷俩都在忙着卖烧烤,他只能先行回家。
除了大黄鱼,魏清欢买了一些年货。
这样两辆自行车可就装不下了,钱进便骑走了人民流动食堂的三轮车。
中午时分,泰山路两侧的梧桐树枝上压着薄雪。
家家户户的炉子冒着浑浊的炊烟,混着冻白菜炖粉条的香气,在筒子楼里织出一张暖烘烘的网。
钱进几人提着诸多黄鱼回家,引得出门邻居羡慕:
“哟,钱总队买了这么多黄鱼?现在黄鱼不便宜,你这是干什么?”
钱进就说:“我准备给领导同事送礼呢。”
他应付魏清欢等人也是用了这个理由。
否则怎么解释要买这么多的鱼呢?
再一个钱进也想好了,这些鱼肯定不能在家里卖给商城,他得先冷冻起来,等到初一去单位值班的时候再进行处理。
这样也能解释黄鱼的踪迹。
邻居们闻言点头表示理解,同时更羡慕了:
“今年带鱼限量供应,每户凭粮本能采购五斤,大黄鱼怕是都没有供应,去年过年我就没怎么看到这个鱼。”
前些年的大黄鱼捕捞量大爆发,导致大黄鱼价格锐减,几乎成了最便宜那一档。
当时过年不少人家买大黄鱼。
毕竟这鱼金灿灿的漂亮,很多人家图好看,买了给祖宗上供。
这两天大黄鱼突然没的卖了,一些人家还特意找这种鱼呢。
不过找到了也不买。
毕竟前几年大黄鱼一斤才要两毛钱、三毛钱,去年开始价格陡增,今年还涨到了八毛钱一斤,已经跟猪肉价格持平了,谁会去买呢?
有几户邻居看到钱进买的大黄鱼多,还想找他匀两条。
但一听今年价格是一斤八毛钱,他们摇摇头就走。
要不是钱进现在在泰山路上地位高,手下人多势众,那怕是有人要当他面笑话他傻逼了。
用买猪肉的钱买大黄鱼,这可太吃亏了。
回到家里,魏清欢挽起袖子照例开始忙活。
她要收拾年货,要处理大黄鱼,要为明天的大年三十做准备。
首先是处理大黄鱼,她到阴冷的地方往上浇水,在鱼表面形成冰层。
这活又冷又费劲。
钱进舍不得让她遭罪,强行夺走水瓢说:“你去忙别的,这活我来干。”
“你干?”魏清欢怀疑的看他。
钱进确实不是能主动干这活的料。
他琢磨一下,将水瓢交给了小汤圆:“你来处理这些大黄鱼。”
小汤圆呆住了:“啊?我?”
魏清欢被她的呆样逗的山峦乱颤:“行了行了,你们俩让开吧。”
钱进就是不让她去遭罪,最终说:“等一二三四回来了,让他们处理。”
“哪能让人家孩子干呢。”魏清欢嗔他一句。
钱进说道:“我大年初一给他们可是包了大红包呢。”
小汤圆突然来了一句:“一二三四哥哥说,他们给你包了红包。”
这话很让钱进吃惊:“是吗?他们哪有钱?”
小汤圆疑惑的歪歪头又摇摇头:“不知道哎,红包要放钱吗?”
窗外忽然传来爆竹声,小汤圆的注意力被转移,扒着门缝往外看:“二踢脚!有人在放二踢脚哎!”
用不着自己处理大黄鱼,魏清欢去做别的事。
庙会上他们买了一些副食品,红肠、猪皮冻、酱牛肉等等。
中午各切了一点,配上一锅大虾疙瘩汤便是愉快的一餐。
下午魏清欢蒸馒头。
这不是蒸平时吃的馒头,蒸的是给祖先上供用的大饽饽。
炉子上坐了个铁锅,热气腾腾中,麦香味浓郁。
魏清欢用筷子蘸着红墨水,在刚出锅的枣饽饽上点了个红点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